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这样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举两个例子: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哑巴在汽车上以倡导他人帮助残疾人的名义,高价出售一本仅有几页的娱乐小册,后面定价是5元,有一个乘客翻遍了包包,只剩下4.5元,他非常不好意思地递给那个哑巴3.5元,因为他下了车还要坐公交,哑巴摇了摇头,指了指定价,那位乘客没办法,把最后1元钱递了过去,满怀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就这些了。”结果哑巴还是摇头,又指了指定价,该乘客终于发怒了,夺回了钱,大声说:我不买了,行了吧?”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提示我们:
1、明确做事的目的,所有的步骤一定要围绕目的展开;
2、步骤一定要有效,始终与目的对照;
3、学会用“南风法则”关心、体恤下属;
4、学会用“互惠定律”,希望别人做好的同时,首先考虑自己是否做好,是否让对方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