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等待效应?

发布时间:2022-06-27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1019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什么是等待效应?

在认知对象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等待效应。在教学中,优秀教师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新课文或新学单元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学生自己去自学。这就有助于上下课文或前后单元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在管理中,优秀管理者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员工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等待效应产生的原因

1、认知心理失衡

心理失衡就是内心的矛盾感,这种矛盾感会成为改变态度、行为的动力。在等待过程中,人们想认知的对象一下子不见了,而且人们想认知的强度很强,因此,内心矛盾感就越强,从而达到按捺不住、自主行动的程度,不能自主行动有效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如电视剧正看到兴致时,突然来个暂停,插播广播,此时人们感到无奈无助,只好忍受看广告的痛苦,或骂广告、骂电视台,或稍作闭目养神等待看下去。可见,心理失衡可引起人们内心的不舒适感,而人们又有调和矛盾恢复平衡的自然趋势,可以用改变行为态度来适应新信息,或是改变新信息来适应自己的行为。

2、利用悬念的等待作用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的关切心情。而悬念往往能激人好奇,催人思索,也就是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动思维。因为它是出于人们预料,或是充满矛盾情结,或是让人迷惑不解,而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就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知道谜底,而这种心态就是由悬念的等待产生的。因此说,没有悬念的等待因素,等待效应就很难产生。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