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因风格理论
心理学家 Lyn Abramson 提出了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并把它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抑郁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和理解他人。相反,乐观型风格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去。
2、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吸收了 Heider 的共变原则,于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万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如对张二打李四这件事的归因,张三是行动者,李四是刺激物,打架时的环境是背景。
凯利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作同样的反应? 凯利认为有了这些信息,人们就可以对事件归因。
另外 凯利 还提出了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知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这一原则广泛应用于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3、对应推论理论
Jones 和 Davis 1965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Jones 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比如一个善良的人不小心误杀了一个人,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坏人吗?显然不能。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呢?
Jones等人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就能从其行为推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我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