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凯特现象:为什么有的人不爱发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1011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妈对其亲戚说我4470元的手表是30元买的?同样一个问题,女朋友却逢人就说,6000块钱。”

最高赞的答案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

“等你成长到一定程度,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因为你过得好而开心的,永远只有极少数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打听有关你的事只是为了确认你活得比他们差。换句话说,确认你没有威胁。”

想起之前的几个热搜:

一个妈妈,在微信群里晒孩子的清华录取通知书,被群主踢了出去。

一个大众点评员工,在“友秘”上晒超过平均工资3倍的工资单,被老板踢了出去。

相信看到这里,你的心已经开始颤动了吧。

我们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一下: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巴凯特现象”,指的是一种社会攀比所带来的心理反应。

这种现象是当人身在在某种人际环境中时,会不自觉把自己与他人形成对比,周遭如果有人功成名就生活富裕,自己就会感觉到不满嫉妒,心中焦躁不安,周遭如果有人过的落魄庸碌完事不顺,自己就会感觉高人一等,心中洋洋自得。

在这种心态之下,人会以自己为中心,建立评价坐标系。

往往当事人会沉溺在于他人的对比中不能自拔,自己的注意力全部会放在与他人的“差距”中,以获得自我消极或愉悦的心理感受。

有趣的是,我们对于离自己现实生活很远的那些高智商、高能力、高收入的人很少会产生“巴凯特现象”。

好比我们不会因为某某国首富成为世界首富而感觉心里不舒服,我们对于那些载入史册的伟人、对于那些各个领域获得至高荣誉的精英也很不容易产生嫉妒,甚至我们会对这些人产生强烈的崇拜感。

而对于在我们生活中离我们很近尤其是会经常有所接触的人们,我们更容易产生羡慕嫉妒恨等情绪,也就更容易产生“巴凯特现象”。

英国《独立报》在2004年的期刊中提到: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搬家离开去富人区生活会更加幸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研究,与富人住在一起,会引发失望情绪,而且会对邻居产生嫉妒心理。你的心情会比搬家前更糟糕。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触发“巴凯特现象”的关键在于“社交距离”,我们似乎更容易对“邻居”、“同窗”“同事”等产生攀比心理。

因为这些人在我们的生活半径以内,他们更容易成为和自己对比的对象,而如果自己和周遭他人差距很大,就会触发“巴凯特现象”。

而我们的朋友圈就是我们社交圈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会在其中触发“巴凯特现象”。

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大家都喜欢把自己好的一面晒在朋友圈中,在我们满足自己的分享欲的时候,实际上也触发了一些人的攀比心理。此时我们就可能成为了他人的挫折来源,简单来讲就是“招人恨了”。

曾经听过一句话:

除了父母,真的没人希望你好过。

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但你不得不承认,见不得别人好是大部分人改不掉的毛病。

总结起来一句话:

不招恨,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不是什么社会阴暗论,而是人性本就如此,不要和别人理论你到底是不是在炫耀,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不爱发朋友圈的原因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