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査证据显示:
1、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患病比例几乎不存在差异;
2、性别、社会阶层和婚姻状况仅仅存在很小的差异。这种模式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分布状态,但它不是原因。与许多其他障碍相比,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的证据并不能为相关病因提供线索。
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和其他研究的数据都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精神分裂症比例是相似的。就大多数调查的文化而言,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危险性接近1%。为此评论道“极其稳定的发病率”,他认为“尽管在流行病学调査中不同的文化中疾病比率出现很大差异,总体而言,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都很稳定,这种病的发病率不高”。
性别差异
总体来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与其他的障碍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进食障碍和抑郁症,这两种障碍对女性的影响高于男性)。然而,男性与女性第一次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却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女性比男性平均晚五六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反映了精神分裂症不同类型的性别差异。男性更多地会患错乱型精神分裂症,而女性则会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妄想症一般在35岁之后才会发病。
年龄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在不断地变化。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精神分裂症发作的时间在20~40岁之间。男性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处于高危险期,女性在20~30岁年龄段晚期和30~40岁年龄段早期是最危险的时间。第一次发作之后通常有一段症状减轻的时期,但是消退时期通常发生在另一次严重阶段之后,病人一生中复发和消退还会继续出现。
社会阶层
精神分裂症似乎在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阶层中更为普遍。有时这被认为是贫困和物质缺乏的压力造成的。现在这种因果关系倒过来了,被认为是这种障碍影响社会阶层,而不是社会阶层增加了患此病的危险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会使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下降。显然,这种令人变得无能为力的疾病对就业、职业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景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病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甚至在病人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明显迹象之前,社会地位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可能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发作之前就存在人格和社交问题。除了疾病对个体社会地位的影响之外,同一家族内部不同代之间的社会地位也会出现下降。
居住地
精神分裂症比例相对较高的地方是内陆城市。“露宿街头”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只有一少部分的人会被诊断出来。很多患者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他们不仅不能得到有偿就业,而且他们不可能跨越社会和官方的门槛去获得国家的补助。在他们寻找可以单独居住并且不受打扰的环境时,通常人口密集的地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婚姻状况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太可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和稳定的关系,尤其是病情发作较早的人。结果,很少有人结婚或者保持长期的同居状态。这种情况适用于男性病人,这反映了男性比女性经历严重精神分裂症的年龄更早。
对于某些类型的精神障碍来说,单身状态(也包括离婚和寡妇)会使个体患病的危险性更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最终会形成精神分裂症的病态人格,使得个体结婚的可能性降低。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就被认为是“奇怪的”和“与众不同的”,很难维持朋友的圈子。孤独以及缺少社交动力,会减少形成稳定的浪漫关系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培训学习请选择听心心理咨询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