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退行现象:恋爱中的伴侣往往更加幼稚和孩子气!

发布时间:2025-01-13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452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我们经常会发现恋爱中的伴侣相互之间会表现出幼稚和孩子气的一面。

平日里理性沉稳的成年人,可能会在恋人面前撒娇、耍小脾气、无理取闹,甚至对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而那些看似独立坚强的人,也许会在伴侣面前变得依赖,渴望无条件的关注和安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心理退行」的表现。

一、什么是心理退行?

心理退行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情感需求或某些特定情境时,暂时退回到早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寻求安全感和满足感。这种现象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目的是帮助个体应对当下的情感需求。

简单来说,心理退行就是“长大的我们,在某些时刻,会表现得像个孩子”。这种退行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变成孩子”,而是指情绪和行为模式的回归,比如变得依赖、撒娇、寻求关注,或者用更幼稚的方式表达情感。

而在恋爱关系中,心理退行尤为常见,因为恋爱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情感化的体验,它会激活人内心深处的依恋需求和未满足的情感渴望。

二、恋爱中的心理退行有哪些常见表现?

1、撒娇和任性

明明是小事,却表现出夸张的情绪,比如生气地说“你根本不在乎我!”。用撒娇的方式寻求关注,比如用幼稚的语气说话、故意“装可怜”。

2、过度依赖

总是希望伴侣能为自己做决定,比如“你帮我选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在伴侣不在身边时感到强烈的不安,总是想要随时联系对方,确认对方的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第一反应是找伴侣帮忙,而不是自己解决。

3、小题大做和情绪化

因为伴侣忘记了一些小事(比如忘记回复消息、忘记纪念日)而大发脾气。用“闹情绪”的方式表达需求,比如冷战、不理对方,期待对方主动哄自己。过度关注伴侣的一言一行,比如“你刚才为什么没看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4、渴望被宠爱

希望伴侣像父母一样照顾自己,比如“你要负责我的幸福哦!”在伴侣面前表现出依赖和撒娇的一面,期待对方无条件地包容自己的任性。“我就是个小孩,你就宠着我吧”的行为模式。

三、为什么恋爱会触发心理退行?

恋爱关系是我们与他人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它不仅满足了成年人的情感需求,也激活了我们童年时期对依恋、安全和无条件爱的渴望。以下是恋爱中容易触发心理退行的几个心理机制:

1、恋爱关系激活了“依恋模式”

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认为,人类的依恋需求贯穿一生。恋爱关系中的亲密互动,会重新唤醒我们童年时期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体验。当伴侣成为我们情感的“避风港”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于一种“被照顾者”的角色中,渴望像孩子一样被爱、被呵护。

2、恋爱满足了“无条件被爱的渴望”

童年时期,我们渴望父母能够无条件地爱我们,而这种无条件的爱,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完全获得。恋爱关系中,伴侣的关心和接纳会让我们重新体验到一种“被无条件爱”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人潜意识中回到童年的状态,期待伴侣像父母一样包容自己的一切。

3、恋爱让我们感到安全,从而“放下防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戴着“成熟”的面具,表现得理性、独立、强大。但在恋爱关系中,当我们感受到安全感时,会放下这些防备,展现出内心更真实、甚至更“孩子气”的一面。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信任的体现。

4、恋爱关系中未满足的需求会引发退行

心理退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依恋需求,有时也与早年的情感创伤有关。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情感忽视、缺乏安全感或被过度批评,他可能会在恋爱关系中试图弥补这些未满足的需求。这种“补偿性”的行为会让人表现得更加孩子气。

四、心理退行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恋爱中的孩子气行为,可以让伴侣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温暖。适度的撒娇、依赖和脆弱,能够帮助伴侣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情感需求,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结。

如果心理退行表现得过于频繁或极端,可能会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过度依赖或无理取闹,可能让另一方感到压力或厌烦;而如果双方都表现出过多的孩子气,关系可能缺乏成熟的沟通和责任感。

心理咨询预约:18522868098(同微信)。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