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今年28岁,是位标准的“互联网打工人”。他不丑,收入稳定,性格内敛,大学时还谈过一段恋爱。可这几年,他越来越不愿意去接触异性。朋友介绍了几个不错的姑娘,他总是笑着推辞:“算了,她们太优秀了,我高攀不起。”
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很多男性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主动追求女性。
一、从“猎人”到“旁观者”:男性角色的转变
曾几何时,男性是感情里的“发动机”。在大多数爱情故事里,男主角总是那个追着女主跑的人:送早餐、接下班、冒着大雨站在楼下表白。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交平台上抱怨:“怎么现在的男生都不主动了?”而男性则默默地在心里回一句:“主动了你们也不领情。”
传统观念中,男性承担着追求者、保护者、供养者的角色。这种“阳刚”价值,在几十年前的社会结构中非常重要。但随着女性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性别权力结构正在悄然重塑。
很多女性开始强调独立、自主、不要被“追”,甚至觉得“被追求”是一种不平等的象征。这让许多男性陷入了角色迷惘:
“我主动,你觉得我油腻;我不主动,你说我没诚意。”
这不是矫情,而是心理学上非常典型的角色失调:当一个人不知道社会对他期望什么,他就会变得谨慎、退缩,甚至干脆退出“游戏”。
二、社交方式变了,感情也变了
在过去,男孩追女孩,靠的是“脸皮厚”和“真心实意”。现在呢?你可能在社交软件上滑了几百个头像,聊了几十句“在吗?”、“吃了吗?”,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文。
1、选择太多,认真太难
现代人被社交软件喂养得越来越“快餐化”。人们更容易结识,也更容易放弃。你可能前一分钟还在和A聊得火热,下一分钟就被B的照片吸引走了注意力。
对男性而言,这种“无限选择”并没有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择偶焦虑与情感麻木。选项越多,越难投入。
我曾咨询过一个31岁的男来访者,他说:“我在交友软件上和女生聊得不错,正准备约出来,结果她突然消失了。后来我才知道,她只是‘无聊了想找人聊聊’。”
久而久之,他学会了不再动心。
2、性满足正在“去女性化”
过去,男性想要获得性满足,必须建立亲密关系。而现在,网络色情、AI女友、虚拟恋人、性玩具等替代品层出不穷。
这并不代表男性不需要感情,而是在情感投入与性满足不成比例时,他们倾向于选择更容易的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行为经济理性选择:当追女性的成本高、风险大、成功率低,而替代品简单、可控、无情感负担时,很多人会选择后者。
三、怕被拒绝,更怕被嘲笑:男性的情感自尊
你可能以为男性不追,是因为他们“玩世不恭”;但真相是,多数男性内心极其脆弱,尤其在感情上。
1、拒绝是他们的“致命伤”
在咨询中,我遇到过很多男性来访者,他们的“情感创伤”看似微不足道——比如高中时被喜欢的女生当众拒绝、大学追的女孩说他“太普通”,或者谈了几个月的女友说“我们不合适”。
但这些经历,足以在他们心中种下“不够好”的种子。每一次失败,都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怀疑和否定:
“我不够帅,不够有钱,不够幽默……我不值得被爱。”
这种负面自我认知,会演变成回避型依恋。他们渴望爱,却害怕亲密;想靠近,却又本能地逃开。
2、他们不是不主动,而是不敢
张宇(化名)是位25岁的大学生,长得清秀,成绩优秀。他喜欢班上的一个女生很久了,却一直不敢表白。他在咨询中说:
“我怕我表白她会笑我,怕她告诉别人,怕我以后都没脸见人。”
我们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帮助他处理自卑、恐惧、羞耻感。他最终鼓起勇气向女生表达了心意——虽然还是被婉拒了,但他说:
“我终于不再害怕了。我知道我值得被喜欢。”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意义。
四、恋爱成本太高,感情回报太低?
现代恋爱,从来不只是“喜欢”两个字那么简单。它背后,是时间、金钱、情绪、精力的全方位投入。
1、“我不是不想追,是追不起”
有位35岁的单身男性来访者曾对我说:“现在谈恋爱太烧钱了。吃饭、送礼、过节、旅游、仪式感……我每个月房贷车贷都还得精打细算,哪还有闲钱去谈恋爱?”
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情感经济焦虑。男性在恋爱中往往承担更多的物质责任,而当他们发现这些付出并不一定能换来稳定的关系时,就会本能地退缩。
2、婚恋“鄙视链”加剧了男性的无力感
在一线城市,学历、收入、颜值,甚至身高、户口、车房,都成了“婚恋市场”的筹码。很多普通男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择偶门槛压力。
他们不是不想追,而是觉得“追了也没用”。
这是自我效能感下降的典型表现:当一个人不断失败后,就会失去尝试的勇气。
心理咨询预约:1852286809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