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无法承受情绪时,便开始出现「躯体化」!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862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是否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明明去医院做了各项检查,医生却告诉你“没问题”,但你依然感觉身体不适?

一到压力大的时候,就开始头晕、胃痛、胸闷、心悸,甚至全身乏力?

有时情绪低落,连身体也跟着“生病”,总是感到疲惫不堪?

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可能正在经历“躯体化”。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正在替你的情绪“买单”,你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释放,反而通过身体的症状表现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只是身体出了问题,但其实,那些长期无法排解的情绪,最终会变成身体的不适。 这并不是“装病”,而是由心理不适导致的生理不适。

一、什么是“躯体化”?

躯体化,是指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在身体上表现为各种不适,但医学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的生理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替心理承受了所有的压力”。

1、躯体化的常见症状

慢性疼痛:头痛、颈椎痛、腰痛、全身酸痛。

消化系统问题:胃痛、腹泻、恶心、食欲不振、肠易激综合征。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血压波动。

神经系统异常:头晕、耳鸣、四肢麻木、注意力下降。

全身性症状:疲劳、乏力、失眠、免疫力下降。

这些症状往往在情绪紧张、压力大、焦虑或抑郁时加重,而当心情放松、环境改善时,症状可能会缓解或消失。

二、为什么情绪会影响身体?

我们常常以为心理和身体是分开的,但实际上,心理和身体是紧密相连的,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运作。

1、压力让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

当我们感到压力、焦虑或恐惧时,大脑会激活“战斗或逃跑”反应,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让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绷、消化系统减缓,让身体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

但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存在,身体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慢性疲劳、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最终表现为各种“躯体化”症状。

案例

小李是一名职场白领,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每次工作任务堆积时,他都会感到头痛、胃痛,甚至有时心悸。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的身体没问题,但症状一直没有消失。事实上,他的身体正在用“疼痛”提醒他,他的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2、压抑的情绪,最终会变成身体的不适

有些人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绪,害怕表达愤怒、痛苦、委屈,甚至在受伤时也强迫自己“坚强”。但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当心理无法承受时,身体就会替你承受。

案例

小夏从小被教育“不能哭,不能生气,要做个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她习惯了把所有的不满和委屈憋在心里,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她却经常感到胸闷、胃痛,甚至有时会头晕。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的身体没有病,而是长期情绪压抑导致的“躯体化反应”。

心理压抑 ≠ 没有情绪,情绪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通过身体来表达。

3、童年创伤,让身体成为“情绪的容器”

美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假性自我”理论,指的是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会压抑真实的自己,变得过分懂事、顺从,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愤怒、不敢拒绝别人,甚至害怕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最终,他们的身体成了“情绪的容器”,所有的未被表达的情绪,都以“躯体化”的方式爆发出来。

案例

小敏从小生活在一个高压的家庭,父母对她的要求极高,她一直努力做到“完美”,不敢让自己“犯错”。长大后,她成了一个看似成功的人,但她的身体却常常出现各种问题——胃痛、头晕、失眠……她以为自己是身体不好,直到心理咨询师告诉她:你的身体,只是在替你承受你的情绪。

三、如何缓解“躯体化”?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莫名的身体不适,且医学检查无异常,那么你需要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释放压力,让身体和心理重新恢复平衡。

1、觉察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

当你感到不安、烦躁、愤怒时,问问自己:“我真正的情绪是什么?”

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看看哪些时刻让你特别焦虑或难过。

允许自己表达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忍耐”。

2、学会表达,而不是一味忍受

当你不开心时,试着向信任的人倾诉,而不是一个人默默承受。

练习说“不”,不要总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别人。

通过写日记、画画、音乐等方式,把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

3、释放身体的紧张感

规律运动,如瑜伽、散步、游泳,让身体得到放松。

深呼吸训练,可以帮助缓解焦虑、降低压力激素。

按摩、冥想、正念练习,帮助身体和情绪达到平衡。

4、如果症状持续,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的躯体化症状已经影响到了生活,并且长期无法缓解,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找到情绪的根源,从心理上进行调整。

心理咨询预约:18522868098(同微信)。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