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别人随口开了个玩笑,你却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很蠢”或者“很没用”?
明明是别人在伤害你,但你却觉得:“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别人对你态度不好,你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想:“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如果这些情况你都经历过,那你可能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自我贬低”的受害者。
自我贬低,是一种“隐形的自我攻击”,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欺负自己的帮凶。
它让你习惯了低估自己,让你在受到伤害时,不是反击,而是选择自责。
但请记住——
真正尊重你的人,不会希望你贬低自己。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低到尘埃里”才珍惜你。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认可自己,别人更不会尊重你。
一、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自我贬低?
很多人以为,自我贬低是“谦虚”,但其实,它更多是一种“低价值感”的表现。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自我贬低,往往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童年经历:从小被否定,长大后习惯性自我怀疑
如果你小时候,父母总是批评你,你可能会形成“我不够好”的自我认知。
如果你小时候,只有“表现优秀”才会被认可,你可能会害怕“自己不够完美”。
如果你小时候,家人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较,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
案例 :小张的“低价值感”
小张从小就被父母严格要求,每次考试考了95分,父母都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
长大后,他习惯性地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如果别人夸他,他会觉得:“他们只是客气,我其实没那么优秀。”
如果别人批评他,他会立刻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很差?”
他的自我评价,完全建立在“外界的认可”上,一旦别人不认可他,他就会开始自我贬低。
2、畸形社会文化:长期被灌输“低调才是美德”
在很多文化中,“谦虚”被过度强调,而“自信”却被误解为“骄傲”。
当你说自己很优秀,别人可能会觉得你“太自恋”。
当你低调、不争不抢,别人却会夸你“很有修养”。
但真正的谦虚,不是贬低自己,而是既认可自己的价值,也尊重他人。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教育“不要太自信”,他就会习惯性地低估自己,甚至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也不敢为自己争取权利。
3、讨好型人格:害怕冲突,宁愿牺牲自己
有些人自我贬低,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讨厌。
他们总觉得,自己要“低一点”,别人就不会攻击自己。
他们害怕冲突,所以宁愿让自己“显得无害”,来换取别人的好感。
他们习惯性地迎合别人,而不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但问题是,讨好型人格并不会让你真正被尊重,反而容易让你成为“被利用的人”。
当你总是贬低自己,别人就会真的把你当成“无足轻重”的人。
二、自我贬低的后果
1、你会“教会”别人看不起你
当你总是贬低自己,别人也会慢慢内化你的认知,真的觉得你“不重要”。
如果你总是说:“我好像不太聪明。” 那么别人就会真的觉得“你不聪明”。
如果你总是说:“我好像没什么价值。” 那么别人就不会珍惜你。
如果你总是说:“没关系,你们先来,我不重要。” 那么别人就真的不会把你放在心上。
你如何看待自己,决定了别人如何对待你。
2、你会失去很多机会
自我贬低的人,往往不敢争取更好的机会。
他们明明很有能力,但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所以错失了晋升的机会。
他们明明值得更好的关系,但总觉得“自己配不上”,所以一再忍让、不敢要求更多。
他们明明有梦想,但总觉得“自己可能做不到”,所以一直不敢行动。
当你不相信自己时,你的人生就会被“自我怀疑”限制住。
3、你会默默忍受本不该忍受的事情
当你习惯性自我贬低,你就会在不公平的对待中,选择“默默承受”。
明明朋友对你态度不好,你却觉得:“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明明恋人忽视了你的需求,你却觉得:“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明明职场上有人欺负你,你却觉得:“是不是我真的能力不够?”
但事实是,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你,而是你自己不敢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尊重。
三、如何停止自我贬低,建立真正的自信?
1、觉察自己的“自我贬低行为”
从今天开始,留意自己是否经常说这些话:
“我可能不太行……”
“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这都是我的错……”
“我不值得……”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当你意识到自己在贬低自己,你就能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2、练习“正向自我对话”
当你习惯性贬低自己时,试着换一种方式说话:
“我也有很多优点,我值得被尊重。”
“就算犯错了,我依然是有价值的。”
“我的感受是重要的,我不需要总是迎合别人。”
当你学会用温柔的方式对待自己,你的自信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3、练习“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尊重”
当别人开“伤害性的玩笑”时,勇敢地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玩笑。”
当别人忽视你的需求时,学会表达:“我的感受也很重要。”
当你想要一个机会时,勇敢地去争取,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你。
你越是敢于为自己发声,别人就越会尊重你。
心理咨询预约:18522868098(同微信)。